教育教学论坛

特别关注

  • 立德树人视域下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以课程思政为载体

    徐伟丽;吴洁;韩晓军;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师德师风是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而课程思政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课程思政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国内高校师德师风现状,提出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以期为加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以“双碳”目标为导向

    程双双;张欣然;杨欣;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专业人才需要更深入理解“双碳”内涵并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在此背景下,高校“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以“双碳”愿景为引领,探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双碳”目标达成为导向,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双碳”目标达成的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助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2025年32期 No.73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古典诗词”在理工类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探索——以气象预报类课程为例

    康延臻;臧增亮;李毅;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作为包括理工科在内的很多课程的思政素材。以气象预报类课程为例,从诗词在生动描述预报对象、客观理解科学机制和着力培养人文精神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气象预报专业知识与古典诗词有机融合,探索文学知识在理工科课程中新的应用途径,提高了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5年32期 No.739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工程电磁场”课程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教学探讨

    于炎娟;吴轲娜;陈诚;唐烈峥;

    “工程电磁场”课程是全国各大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理论与应用广泛渗透于电力、材料、通信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在高校课堂中将电磁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整合与应用,对培养创新型、综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工程电磁场”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并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通过详细分析“工程电磁场”课程与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紧密联系,指出了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探讨将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于高校课堂的可行性。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工程电磁场”课程等工程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专题研讨

  • 立足国家一流课程的“飞机飞行动力学”教学团队建设

    苏新兵;张登成;张艳华;王超哲;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升的重点内容和重要举措。以“飞机飞行动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的探索实践为例,介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明确了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和思路,从“加强自身能力提升、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模式方法创新、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突出多元立足信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强化科研反哺教学”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路径与成效,旨在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英语文献导读的硕士研究生科研逻辑的养成实践

    姜春海;邹智敏;

    通过充分阅读本领域的研究论文,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是每一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多数研究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学术文献时感觉无从下手,理不清论文的科学逻辑和创新思想,也无法从中获得科研灵感。在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英文文献导读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从论文前言的“however”前后寻找作者的创新逻辑,厘清论文的科研脉络,并要求学生课后亲自实践,加深理解与感悟,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2025年32期 No.73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数智化商务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郭彦丽;黄金燕;

    数智化时代商科教育面临新变局,为适应时代需求,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势而变。研究探索构建新时代数智化时代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四五”人才模式,包含一个目标、两个理念、三个阶段、四个融合、五类平台,并通过构建数智化教学环境,努力开展系列数智化人才培养有效实践,以达成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商界骨干的目标要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与行业发展协同共建,并不断迭代,形成了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数智化商务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2025年32期 No.73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科技小院助力内蒙古“知农爱农”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为例

    韩春雪;张文璨;李斐;

    科技小院是将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服务与人才培养进行有机融合的高效途径。分析了当前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为例,讨论了科技小院在内蒙古地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目前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取得的初步成效。基于科技小院,可以实现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连续性,积累生产经验和实现技术突破;可以提升农业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担当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对农科人才需求的增多,以期为内蒙古地区科技小院在助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提供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层中药师药学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实践

    刘颖;薛春苗;朴晶竹;李振全;

    为构建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学服务体系并为基层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数据支持,聚焦教学实效展开研究。前期通过调研,深入掌握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师的培训需求,以此为导向精心设计系统培训课程,形成基层医院“基层中药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精品系列课程。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束后通过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开展教学效果评估。从评估结果来看,参训学员已基本掌握了中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项目成功为通州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50名中药学骨干人才。这种依托区药学质控平台,以需求为导向的基层中药师培训模式,在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展现出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为基层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方法研究——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谭克;陆岩;樊玉梅;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自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以来,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方法一直是各院校进行师范类专业建设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和评价方法,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OBE核心理念为指导,评价方法采取多维度、多层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评价,可为其他院校本科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运用好调查研究的三个维度

    王乐乐;蒙晓旺;

    调查研究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使用最为广泛的实践教学形式,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理论维度而言,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追求;就历史维度而言,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就实践维度而言,调查研究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将调查研究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对助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32期 No.73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学考试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阮红;

    自学考试专业计划的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体系融入专业计划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自学考试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对策和实施效果及对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等方面来进行阐述。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技能,提高综合分析水平,激发创新思维,并强化实际操作技巧,进而有效地推进自学考试更好地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2025年32期 No.73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网络空间安全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卫琳;赵伟;石磊;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网络空间安全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全面规划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训,制定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培养方案,各环节之间紧密相连,既有前期的铺垫和引导,也有后期的跟进和支持,保障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并在实际应用中持续成长。探索网络空间安全本硕贯通的培养机制,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设置针对拔尖人才特点的教学体系,建立“一生一导”特长能力培养机制,经郑州大学“嵩山实验班”的建设与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可为相关领域与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双减”政策背景下TOPSIS法兴趣班选择方案研究

    文思懿;吴佳钰;曹建莉;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有必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素质来审慎考虑兴趣班的选择。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利用卡方检验法,得出选择适当数量的兴趣班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素质有积极影响。接着,以选择积极影响率作为正向指标,以消极影响率和无影响率作为反向指标,利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估,发现语言类、书法类和体育类兴趣班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从全面发展的角度为兴趣班的个性化选择提供了最优方案。

    2025年32期 No.73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计算流体力学在“环境水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赵小二;

    “环境水力学”课程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偏微分方程推导,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理论性,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具有较大的教学难度。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于“环境水力学”课程,从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1)CFD模拟结果的课堂演示;(2)CFD理论基础知识精讲;(3)CFD模拟上机实验。实践表明,引入CFD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利用CFD软件解决环境水力学问题的能力。

    2025年32期 No.73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校企合作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宁夏医药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例

    王秀芬;姜银华;李静;王诗杰;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主,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校企双方共建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技能人才的教育水平提升具有推动作用。为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结合宁夏医药企业需求,与宁夏启元国药公司和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宁夏)有限公司开展药物制剂工和中药炮制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探索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中药炮制工和药物制剂工培训课程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符合当地医药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提升了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服务了地方医药企业发展。

    2025年32期 No.73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改创新

  •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探索——以“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

    李楠;蒋晓辉;郑蕾;刁智俊;

    新工科建设对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探索其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对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材滞后、教学模式单一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全面的现状,提出优化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5年32期 No.739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以产出为导向的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与研究——以交通运输专业“交通管理与控制”实践课程为例

    侯宇菲;罗钦;张雄飞;雷天;

    交通运输专业是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驱动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其中实践教学最能体现专业特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应用性,引入案例实践教学,从教学模式、实践内容、方法和成果产出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学生通过对实际交通案例进行完整分析,产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智能交通相关产业行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025年32期 No.73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为例

    贾璐;刘琪;元海军;柴智;

    针对“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缺乏针对性、课堂缺乏吸引力、考核缺乏持续性的问题,在OBE理念指导下实施分层制定学习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丰富思政路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的教学改革,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道德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实践表明,学生对基于OBE理念教学改革的认可度较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2025年32期 No.73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生态环境大数据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曹世海;王慧雅;丁克强;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系统分析了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方式、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引入生态环境大数据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趣味性,将实践与教学结合、数据与案例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期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025年32期 No.739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学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探究

    刘建勋;孟藏珍;严韬;邓卫强;

    “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近年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探索研究中不断发展。但是,在长期“教为中心”理念的影响下,教学改革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学为中心”教育理念落实过程中管理与服从的错位、教与学的脱节、督与导的分离、考与促的割裂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不同环节中落实“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具体策略。

    2025年32期 No.73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面向海洋专业的“大气科学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李莹;成志娟;

    为满足国家“双一流”学科交叉融合政策和新形势下社会对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大气与海洋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意义,结合传统大气科学教学现状,对课程进行改革,并提出设计与海洋学科交叉融合的“大气科学导论”课程内容。以兴趣科研为导向,加入创新实践教学、项目驱动式教研结合和多样化课程考核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海洋大气领域高层次复合人才具有参考价值。

    2025年32期 No.739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高考模式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反思——以湖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毛志强;张凡;王凯;

    自“3+1+2”新高考政策实施以来,部分高中学生放弃学习化学,导致高中化学知识断层、大学化学学习吃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针对这一现象,以湖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课程学习为例,调研和分析了学生的“无机化学”学习现状,剖析了新高考政策对大学生“无机化学”学习的影响,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最新教育科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对教学和学习的反思与建议,旨在提高新高考形势下大学生的化学教学效果。

    2025年32期 No.739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王燕燕;薛迎斌;胡汉桥;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基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课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对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成绩评定、考核方式等进行了相应改革,并提出了影响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分子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实验的教学质量。结合多年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教学资源等特点,从多个方面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025年32期 No.739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探索与实践

  • 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学实践教学与路径探索

    刘玉;刘晨;原作强;陈艳龙;

    生态学的教学与实践不断受多种学科及技术发展的影响,实践教学必须保证前沿性与高效性,需要把学术前沿和先进技术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在系统梳理生态学空天地一体化实践应用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态学应用实践需求,论述了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生态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从多元教学平台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多方位教学方式协调等方面介绍了高等学校开展空天地一体化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探索路径,通过实现线上—线下、实地—远程、人工—智能、局部—区域等多方位融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生态理论—生态思维—生态理念”的转变。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特色、优势及取得的效果,以期对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学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提升涉农大学生专业认可度的措施探究

    李玉婷;杨文思;张子山;张大健;

    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然而,目前涉农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可度普遍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针对具体现状,提出了提高学生专业认可度的具体举措:增强招生宣传、厚植爱农情怀、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专业认知、增强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以上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对培养专业后备人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5年32期 No.739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梁钢;王燕雪;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发展时间较短,探索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现阶段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医科大学的培养经验,从而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期为促进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2025年32期 No.739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探索职普融通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孙敬;邓硕;刘相俊;

    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职普融通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探讨了职普融通模式在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方面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分析职普融通模式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核心理念,研究了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普融通模式的策略和作用。研究发现,职普融通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和提升教师水平等,以推动职普融通模式的发展。

    2025年32期 No.73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智慧农业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建设与探索——以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为例

    张强;张泽;吕新;

    虚拟仿真技术对智慧农业专业实践教学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智慧农业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实验条件、场景限制等问题,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采用3D建模、动画和人机交互等技术,设计了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提出了运行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教学能力提升、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期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高校智慧农业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32期 No.739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聚类分析的协作学习分组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张莹;何丽;

    协作学习分组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分组,综合考量学生学习的全方位特点。选取7个评价指标,通过R型聚类找出相关性强的指标,将7个指标缩减到5个指标。再利用Q型聚类将50个样本聚为3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合理搭配科学分组。该分组相较于传统分组更加真实、客观、科学,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课前、课中及课后全过程的团队式、互助式学习。实践证明,以聚类分组再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2025年32期 No.739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医科背景下教学模式在课程创新改革中的探索——C-C-P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和应用

    冯月梅;王松梅;徐芳;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实现健康中国的需求,教育部提出了新医科建设理念,旨在培养高层次医学创新型复合人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昆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为契合新医科建设理念,该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势在必行。以往的教学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痛点:一是“教”与“学”脱节,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针对以上问题,课程契合OBE教育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了C-C-P教学模式,从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主要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公共卫生领域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025年32期 No.739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融入课程思政的“化工原理”教学设计与探索

    罗儒显;

    “化工原理”是化工与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理论及工程实训的重要基础。创建线下一流课程离不开课程思政,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工程职业道德等。针对课程特点,主要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化工原理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思政案例的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2025年32期 No.739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对分课堂在“工程制图”与“CAD技术”融合教学中的探索

    雷畅;蒋荣华;龙来寿;付志平;

    针对“工程制图”与“CAD技术”在融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利用对分课堂模式促进“工程制图”与“CAD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案。实践证明,将对分课堂引入“工程制图”与“CAD技术”的融合教学中,可以通过内容的整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兴趣的激发等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分课堂模式有效促进了“工程制图”与“CAD技术”的融合教学,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5年32期 No.739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法研究

  • “双一流”建设体系下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例

    党文刚;黄林冲;马建军;梁禹;

    围绕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分析。聚焦新工科实践教育面临的工科“理科化”、实践教学资源与现代技术脱节、缺乏协同共享这三大挑战,提出了创新实践教学的策略:构建“场网一体”的实践育人共享平台和打造“虚实交互”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些策略可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数字化工程实践教育体系贡献智慧方案。

    2025年32期 No.739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生物光子学”研究生课程为例

    刘立新;

    针对“生物光子学”课程涵盖内容多、创新性技术发展快的特点,探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监督,突出多元化教学评价,使线上和线下相互支撑、有机融合。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5年32期 No.739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翻转课堂在英语学科中的推广和应用研究

    马秀鹏;赵有琴;徐宇佳;陈佳钰;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以及教学创新发展日益重要,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同时结合信息化发展和创新传统教育方法理念的产物,在世界上有着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站在新的角度,针对新的群体,通过研究翻转课堂的应用和中国本土化英语教学的相关内容,实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总结翻转课堂在我国推广和应用中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促进翻转课堂在现代英语教学领域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应用推广,从而有效加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中学生。

    2025年32期 No.739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讨

    宋敬敬;刘小玲;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其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愈发重要。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深入剖析了产教融合的内涵、特点及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强调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2025年32期 No.739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仪器专业机械设计课程的虚拟仿真项目式教学

    宋乐;宫虎;徐宗伟;赖敏;

    以仪器类专业“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依托虚拟化机械手表作为教学载体,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机械手表虚拟拆装或设计等环节设定情境任务,并引入计时文化发展史虚拟讲解,实现课堂知识点与实践认知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构建仪表设计的体系化构思,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为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2025年32期 No.739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学生教育

  • 大思政格局下资助育人的困境、内涵及路径探析

    王子阁;

    大思政理念强调在育人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资助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将大思政理念与资助工作相结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资助工作存在资助对象认定不精准、资助理念过于单一片面、资助体制不够专业化等现实困境。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方联动,建立全员参与资助育人体系;通过“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阶段针对性资助,实现大学阶段全过程资助育人;通过搭建“五位一体”的资助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年32期 No.739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研究——基于企业视角

    任明明;

    以企业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如何在高等教育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覆盖招聘与选择、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及人力资源规划等六大模块。主旨在于通过明确的法律框架、社会责任原则和道德伦理教学,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可以有效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025年32期 No.739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病理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思政育人与简笔画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协同融入

    熊鹰;刘端勇;张模翔;钟小冬;

    通过以“病理学”课程的思政资源为素材,以病理学专业知识为内容,以简笔画教学为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设计,来探讨“思政育人+简笔画法”教学法在高校病理学课程中的构建和实践。选用南昌医学院2021级临床1班6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21级临床2班6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试验组则采取“思政育人+简笔画法”相融合的“病理学”课程“三位一体”的新教学模式。该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明显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良好,能使课程思政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取得实质性成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025年32期 No.739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思政理论学习体系化的探究与应用——以高校医院政治理论学习为例

    张群;

    深入探讨了思政理论学习体系化构建及其在高校医院政治理论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思政理论学习的内在要求与逻辑结构,结合高校医院政治理论学习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体系化构建思政理论学习框架的必要性与具体路径。体系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政理论学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能有效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为培养具备高尚医德、深厚人文素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32期 No.739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