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

特别关注

  • “互联网+”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李丽君;石慧;李美玲;董增寿;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不断涌现,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所生成的教学大数据,构建具有正反馈特征的教学模式,并系统规划了教学流程。实践中以"微助教"教学平台为基础,采集并分析相关教学数据,建立针对教学效果的多维评价模型,并以反馈形式驱动教学资源的调整与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实施,为精准化教学干预提供依据,达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2021年21期 No.52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互联网+”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李丽君;石慧;李美玲;董增寿;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不断涌现,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所生成的教学大数据,构建具有正反馈特征的教学模式,并系统规划了教学流程。实践中以"微助教"教学平台为基础,采集并分析相关教学数据,建立针对教学效果的多维评价模型,并以反馈形式驱动教学资源的调整与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实施,为精准化教学干预提供依据,达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2021年21期 No.52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文化融合背景下传承与创新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以传统插花教学为例

    郑志勇;

    传统插花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插花教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和人文思想等方面。中国传统插花教学必须结合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有选择性地保留传统文化中对传统插花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传统插花教学结合,达到"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效果,从而提高中国传统插花的教学水平。

    2021年21期 No.52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文化融合背景下传承与创新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以传统插花教学为例

    郑志勇;

    传统插花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插花教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和人文思想等方面。中国传统插花教学必须结合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有选择性地保留传统文化中对传统插花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传统插花教学结合,达到"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效果,从而提高中国传统插花的教学水平。

    2021年21期 No.52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高师院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为例

    耿彦峰;张宇;李莉;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召唤良好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队伍的基地,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机制至关重要。着眼于新时代下高师院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结合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具体情况,对"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高师院校实施和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高师院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为例

    耿彦峰;张宇;李莉;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召唤良好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队伍的基地,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机制至关重要。着眼于新时代下高师院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结合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具体情况,对"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高师院校实施和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专题研讨

  • 论数据法学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的差异与融合

    康宁;

    与传统法学教育相比,数据法学教育呈现出文理交叉、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兼容的"新文科"特征。数据法学教育不仅对传统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以科研导向和前沿性问题弥补法学教育在数据领域的不足。尽管数据法学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但数据法学教育仍需借助传统法学教育的优势。发展数据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其关键在于法学研究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融合。

    2021年21期 No.52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论数据法学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的差异与融合

    康宁;

    与传统法学教育相比,数据法学教育呈现出文理交叉、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兼容的"新文科"特征。数据法学教育不仅对传统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以科研导向和前沿性问题弥补法学教育在数据领域的不足。尽管数据法学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但数据法学教育仍需借助传统法学教育的优势。发展数据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其关键在于法学研究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融合。

    2021年21期 No.52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高校学生评教异化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李杨;尹天光;

    学生评教是高校为了改善教师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的一项工作,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出现了目的异化、功能异化、时效性异化、主体和对象异化、指标体系异化、评价过程异化等问题。从高校学生评教异化的表现入手,分析其异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学生评教能够回归本质,切实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021年21期 No.52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高校学生评教异化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李杨;尹天光;

    学生评教是高校为了改善教师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的一项工作,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出现了目的异化、功能异化、时效性异化、主体和对象异化、指标体系异化、评价过程异化等问题。从高校学生评教异化的表现入手,分析其异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学生评教能够回归本质,切实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021年21期 No.52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工程实验中引入VR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高春梅;邢云青;冀世锋;储鸣;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是一种颠覆性突破,在环境工程实验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模拟及了解相关处理对象的产生、物质形态、处理及处置过程,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理解工艺过程,实现感性认知的提升。同时,结合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能力,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可以提高其工程应用能力。

    2021年21期 No.52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环境工程实验中引入VR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高春梅;邢云青;冀世锋;储鸣;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是一种颠覆性突破,在环境工程实验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模拟及了解相关处理对象的产生、物质形态、处理及处置过程,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理解工艺过程,实现感性认知的提升。同时,结合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能力,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可以提高其工程应用能力。

    2021年21期 No.52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ArcGIS软件在现代地图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鹤峰;周泽民;赵云;高东宝;田章福;

    作为现代地图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和突出成果,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地图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ArcGI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有限的学时和不同软件的性能差异,ArcGIS软件成为学生操作实习的最佳选择。根据"现代地图学"的教学大纲,设计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ArcGIS软件应用内容,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现代地图学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21期 No.52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ArcGIS软件在现代地图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鹤峰;周泽民;赵云;高东宝;田章福;

    作为现代地图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和突出成果,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地图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ArcGI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有限的学时和不同软件的性能差异,ArcGIS软件成为学生操作实习的最佳选择。根据"现代地图学"的教学大纲,设计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ArcGIS软件应用内容,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现代地图学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21期 No.52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

    王月雯;秦洋;刘彩;

    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4所高校的221名健管专业学生,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以第一至第四志愿报考本专业的专业认同度高于被调剂录取本专业的学生、有家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高于无家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完善高考招生制度,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全面了解报考专业,自主选择;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识等建议。

    2021年21期 No.52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

    王月雯;秦洋;刘彩;

    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4所高校的221名健管专业学生,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以第一至第四志愿报考本专业的专业认同度高于被调剂录取本专业的学生、有家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高于无家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完善高考招生制度,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全面了解报考专业,自主选择;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识等建议。

    2021年21期 No.52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当前金相制备设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教学探索

    程涛涛;

    材料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在其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只有通过金相检验才能完整的解释各种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中国民航大学材料专业金相实验教学,总结和分析了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梳理了当前金相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金相制备设备存在的加载精度差、无法实现多种功能液的定量供给、无法实现定量磨抛及制备过程非连续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和科研经验,提出了获得质量优良且稳定的金相试样的方法。

    2021年21期 No.52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当前金相制备设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教学探索

    程涛涛;

    材料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在其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只有通过金相检验才能完整的解释各种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中国民航大学材料专业金相实验教学,总结和分析了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梳理了当前金相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金相制备设备存在的加载精度差、无法实现多种功能液的定量供给、无法实现定量磨抛及制备过程非连续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和科研经验,提出了获得质量优良且稳定的金相试样的方法。

    2021年21期 No.52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目标值计算方法——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王峥荣;马永昌;高艳娥;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中对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产出的重要定量的客观评价,但各高校对所采用的评价目标值存在争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这些问题,基于总体渐进正态分布假设,通过构造新的统计量,将求累积分布问题转化为求分位数问题,计算得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目标值。从误差、实际评价效果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并验证了目标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有效,这对解决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目标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21期 No.52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1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目标值计算方法——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王峥荣;马永昌;高艳娥;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中对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产出的重要定量的客观评价,但各高校对所采用的评价目标值存在争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这些问题,基于总体渐进正态分布假设,通过构造新的统计量,将求累积分布问题转化为求分位数问题,计算得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目标值。从误差、实际评价效果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并验证了目标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有效,这对解决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目标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21期 No.52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1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园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分析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耿文娟;田嘉;许红军;徐敏;

    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2019年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其工作程序、答辩成绩、选题来源等内容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相关情况,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高等学校本科生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实验或者设计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年21期 No.52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园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分析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耿文娟;田嘉;许红军;徐敏;

    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2019年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其工作程序、答辩成绩、选题来源等内容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相关情况,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高等学校本科生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实验或者设计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年21期 No.52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设计与实践教学研究——以“预测与决策技术”课程为例

    狄鹏;郑丽莎;胡斌;

    课程形成性考核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在平时开放的环境下融合多种考核方式进行。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预测与决策技术"课程为例,介绍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题目设计、评分规则设计及实施要点,并对考核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考核实施过程和评分规则充分体现了开放式和竞争性。实践表明,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能够更好地起到鼓励学生自发学习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作用。

    2021年21期 No.52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设计与实践教学研究——以“预测与决策技术”课程为例

    狄鹏;郑丽莎;胡斌;

    课程形成性考核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在平时开放的环境下融合多种考核方式进行。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预测与决策技术"课程为例,介绍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题目设计、评分规则设计及实施要点,并对考核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考核实施过程和评分规则充分体现了开放式和竞争性。实践表明,开放式、竞争性的形成性考核能够更好地起到鼓励学生自发学习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作用。

    2021年21期 No.52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以应用型本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

    周璟;陈凤贞;吴宁;徐晓东;陈荣荣;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是企业联合相应的职业学校共同创办的教育方式。双元制教育不同于传统大学课程学习,它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育现状,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方式,就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2021年21期 No.52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以应用型本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

    周璟;陈凤贞;吴宁;徐晓东;陈荣荣;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是企业联合相应的职业学校共同创办的教育方式。双元制教育不同于传统大学课程学习,它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育现状,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方式,就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2021年21期 No.52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以新生儿科实习护士为例

    郭宏卿;孔令军;

    探讨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新生儿科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以2019年9月—2021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实习的6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9月—2020年8月的30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1年2月的32名实习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Mini-CEX分数,以及出科的理论、操作、个案分析考核成绩,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实习护士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Mini-CEX分数,出科的理论、操作、个案分析考核成绩,以及综合能力评价几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积极影响。

    2021年21期 No.520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以新生儿科实习护士为例

    郭宏卿;孔令军;

    探讨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新生儿科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以2019年9月—2021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实习的6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9月—2020年8月的30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1年2月的32名实习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Mini-CEX分数,以及出科的理论、操作、个案分析考核成绩,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实习护士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Mini-CEX分数,出科的理论、操作、个案分析考核成绩,以及综合能力评价几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积极影响。

    2021年21期 No.520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教改创新

  • 产学研结合背景下的“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

    陈显平;陶璐琪;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5G通信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商业化,全球半导体产业迎来又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庆大学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拟对"半导体物理"课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通过产业、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追踪行业发展前沿,采用探讨式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2021年21期 No.52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产学研结合背景下的“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

    陈显平;陶璐琪;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5G通信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商业化,全球半导体产业迎来又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庆大学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拟对"半导体物理"课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通过产业、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追踪行业发展前沿,采用探讨式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2021年21期 No.52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沈火明;

    "工程力学"课程是西南交通大学众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目标,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强化改革举措,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教程、电子教案、数字课程、在线课程和数字化教材等。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联动,实施探究式、启发式、关联式教学法和课程思政,扎实推进了"工程力学"的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021年21期 No.52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沈火明;

    "工程力学"课程是西南交通大学众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目标,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强化改革举措,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教程、电子教案、数字课程、在线课程和数字化教材等。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联动,实施探究式、启发式、关联式教学法和课程思政,扎实推进了"工程力学"的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021年21期 No.52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设计原理与方法Ⅱ”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阚亚鲸;魏志勇;钱瑞明;毕可东;

    "设计原理与方法Ⅱ"课程把机械设计的传统教学内容拓展到机械系统设计及动力学领域,主旨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机械设计问题的专业能力。"设计原理与方法Ⅱ"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职业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层次机械专业人才。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摸索出一套改革方案,设计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为"设计原理与方法"系列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打造高质量金课群,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设计原理与方法Ⅱ”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阚亚鲸;魏志勇;钱瑞明;毕可东;

    "设计原理与方法Ⅱ"课程把机械设计的传统教学内容拓展到机械系统设计及动力学领域,主旨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机械设计问题的专业能力。"设计原理与方法Ⅱ"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职业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层次机械专业人才。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摸索出一套改革方案,设计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为"设计原理与方法"系列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打造高质量金课群,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侯晨;朱万成;刘洪磊;张鹏海;

    采矿工程是一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的现场实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以东北大学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地下采矿工程的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及数值仿真技术为学生再现地下采矿的设备仪器、巷道布置、井下环境和施工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侯晨;朱万成;刘洪磊;张鹏海;

    采矿工程是一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的现场实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以东北大学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地下采矿工程的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及数值仿真技术为学生再现地下采矿的设备仪器、巷道布置、井下环境和施工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增材制造在材料专业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刘桐;鹿宪珂;刘琪;冒国兵;

    增材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材料成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材料工程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增材制造技术在高等院校材料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既可以丰富课程体系,又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从材料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专业学科方向与学科交流、材料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工程专业应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高等院校材料工程类专业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方向,为材料工程类专业在增材制造方向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1年21期 No.52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增材制造在材料专业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刘桐;鹿宪珂;刘琪;冒国兵;

    增材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材料成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材料工程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增材制造技术在高等院校材料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既可以丰富课程体系,又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从材料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专业学科方向与学科交流、材料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工程专业应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增材制造技术在高等院校材料工程类专业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方向,为材料工程类专业在增材制造方向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1年21期 No.52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邵俊华;刘翔;王蕾;张泽琳;曹建华;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紧密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目前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在深入分析现有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三二一"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内容建设方案与实施途径,最后对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1年21期 No.52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邵俊华;刘翔;王蕾;张泽琳;曹建华;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紧密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目前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在深入分析现有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三二一"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内容建设方案与实施途径,最后对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1年21期 No.52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王鑫烁;张伟伟;陈建平;董伟;佟书娟;

    根据"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医学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改革探索,采用"雨课堂"、微课、"问卷星"、课程群等多种形式充实与拓展课堂教学。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合理的安排实验课内容,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医学实践表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021年21期 No.52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王鑫烁;张伟伟;陈建平;董伟;佟书娟;

    根据"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医学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改革探索,采用"雨课堂"、微课、"问卷星"、课程群等多种形式充实与拓展课堂教学。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合理的安排实验课内容,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医学实践表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021年21期 No.52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虚拟仪器的课程教学训练平台设计

    姚跃亭;郭恒光;余仁波;

    为了满足军校装备课程的教学需求,依托实验室现有条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课程教学训练平台,运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和多媒体集成等技术手段,集成可自主设定的典型故障案例,实现武器装备上装电气与导弹发射控制原理的可视化、图形化教学,让理论知识从抽象变得直观,将故障排除训练等难以教学的内容变得易于实施,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虚拟仪器的课程教学训练平台设计

    姚跃亭;郭恒光;余仁波;

    为了满足军校装备课程的教学需求,依托实验室现有条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课程教学训练平台,运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和多媒体集成等技术手段,集成可自主设定的典型故障案例,实现武器装备上装电气与导弹发射控制原理的可视化、图形化教学,让理论知识从抽象变得直观,将故障排除训练等难以教学的内容变得易于实施,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双创”维度上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改实践

    赵熙;

    为将创新创业发展战略落实在专业教学上,探讨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教改思路,形成了"双创"维度上的课程总体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若干模块,在充分保证传统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着重探索"双创"能力的培养机制。分别在课堂革新与场景化活动创建等方面做出尝试,特别注重科学思维方式的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并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双创”维度上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改实践

    赵熙;

    为将创新创业发展战略落实在专业教学上,探讨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教改思路,形成了"双创"维度上的课程总体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若干模块,在充分保证传统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着重探索"双创"能力的培养机制。分别在课堂革新与场景化活动创建等方面做出尝试,特别注重科学思维方式的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并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探索与实践

  • “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马立文;席晓丽;王曼;

    "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特色工科专业课。通过工程设计专业知识、设计案例及设计实操三个维度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资源、实例训练和设计实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资源循环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资源循环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提升综合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1年21期 No.52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马立文;席晓丽;王曼;

    "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特色工科专业课。通过工程设计专业知识、设计案例及设计实操三个维度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资源、实例训练和设计实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资源循环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资源循环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提升综合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资源循环工程设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1年21期 No.52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面向新工科的多场景多平台系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李浩;涂辉招;

    系统仿真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动手编写仿真程序为抓手,以实现系统动态运行过程模拟和系统状态呈现为目的的教学环节。对系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设计,提出了多场景案例、多平台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建议,探讨了多智能体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学生对随机过程生成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表达能力,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运输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2021年21期 No.52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面向新工科的多场景多平台系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李浩;涂辉招;

    系统仿真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动手编写仿真程序为抓手,以实现系统动态运行过程模拟和系统状态呈现为目的的教学环节。对系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设计,提出了多场景案例、多平台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建议,探讨了多智能体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学生对随机过程生成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表达能力,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运输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2021年21期 No.52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多元驱动的电子信息类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陈达;刘一剑;苗永平;刘维慧;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在新工科和工程专业学位调整的背景下,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课程体系保障、科研项目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和文化氛围引领等方面探讨了"课程—项目—基地—文化"四维驱动的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

    2021年21期 No.52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多元驱动的电子信息类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陈达;刘一剑;苗永平;刘维慧;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在新工科和工程专业学位调整的背景下,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课程体系保障、科研项目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和文化氛围引领等方面探讨了"课程—项目—基地—文化"四维驱动的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

    2021年21期 No.52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光纤光栅在“工程光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何巍;周哲海;张钰民;刘锋;樊凡;

    光纤光栅是一种重要的无源器件,在"工程光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光纤光栅的概念及其加工方法,不仅能够作为物理光学部分的补充知识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波导器件加工新方法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以保偏光纤光栅为例,能够综合课程中涉及的衍射和偏振部分的知识,主要包括采用飞秒脉冲激光作为加工光源,结合油镜和三维移动平台构建光栅刻写平台;采用飞秒激光逐点刻写方式在纤芯内实现周期性的折射率调制,获得不同反射波长的保偏光纤布拉格光栅;通过光谱仪对光栅的反射谱进行采集。将上述过程运用到实际理论教学中,在光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使光纤光栅制备过程和方法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飞秒激光加工光纤光栅技术,对于提升"工程光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21期 No.52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光纤光栅在“工程光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何巍;周哲海;张钰民;刘锋;樊凡;

    光纤光栅是一种重要的无源器件,在"工程光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光纤光栅的概念及其加工方法,不仅能够作为物理光学部分的补充知识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波导器件加工新方法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以保偏光纤光栅为例,能够综合课程中涉及的衍射和偏振部分的知识,主要包括采用飞秒脉冲激光作为加工光源,结合油镜和三维移动平台构建光栅刻写平台;采用飞秒激光逐点刻写方式在纤芯内实现周期性的折射率调制,获得不同反射波长的保偏光纤布拉格光栅;通过光谱仪对光栅的反射谱进行采集。将上述过程运用到实际理论教学中,在光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使光纤光栅制备过程和方法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飞秒激光加工光纤光栅技术,对于提升"工程光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21期 No.52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慕课堂和网络直播的力学混合教学实践

    吴杰;宋向荣;马一江;熊仲营;

    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网络授课方式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应用技术开展教学是工科院校力学学科教育的方式之一。以"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强度校核内容为例,基于江苏科技大学在中国慕课网站中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建设,结合网络直播平台(腾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网络答疑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渠道的辅助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慕课堂和网络直播的力学混合教学实践

    吴杰;宋向荣;马一江;熊仲营;

    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网络授课方式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应用技术开展教学是工科院校力学学科教育的方式之一。以"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强度校核内容为例,基于江苏科技大学在中国慕课网站中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建设,结合网络直播平台(腾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网络答疑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渠道的辅助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SPOC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熊俊;马东堂;赵海涛;魏急波;张晓瀛;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分析"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提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通信原理"融合,通过引入经典故事和分析国际关系,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2021年21期 No.52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6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基于SPOC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熊俊;马东堂;赵海涛;魏急波;张晓瀛;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分析"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提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通信原理"融合,通过引入经典故事和分析国际关系,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2021年21期 No.52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6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对比教学模式下的分析力学课堂教学探讨

    原亚南;尹颢;张作启;

    近些年来,"分析力学"课程在大学工科院系的开课范围越来越大,但是鲜见以"分析力学"课程作为教学改革对象进行的研究。运用对比教学模式下的多层次理论,结合"分析力学"的课程特点,针对课程理论知识晦涩、内容体系与理论力学相关度高及应用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教学实施方案。方案采用三种课堂对比的形式,通过联想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及质疑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2021年21期 No.52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对比教学模式下的分析力学课堂教学探讨

    原亚南;尹颢;张作启;

    近些年来,"分析力学"课程在大学工科院系的开课范围越来越大,但是鲜见以"分析力学"课程作为教学改革对象进行的研究。运用对比教学模式下的多层次理论,结合"分析力学"的课程特点,针对课程理论知识晦涩、内容体系与理论力学相关度高及应用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教学实施方案。方案采用三种课堂对比的形式,通过联想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及质疑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2021年21期 No.52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公路交通类专业岩矿鉴定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梁燕;邓炎倩;霍艾迪;郑甜;

    近年来,高校教学面临课时压缩的挑战,怎样才能在此情形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依托公路交通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中对矿物、岩石鉴定的实验课教学,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法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因材施教和线上线下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结合多媒体手段能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保证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利用各种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公路交通类专业岩矿鉴定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梁燕;邓炎倩;霍艾迪;郑甜;

    近年来,高校教学面临课时压缩的挑战,怎样才能在此情形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依托公路交通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中对矿物、岩石鉴定的实验课教学,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法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因材施教和线上线下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结合多媒体手段能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保证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利用各种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2021年21期 No.52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PBL在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徐青;戴小婷;杨静;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PBL课程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得到广泛应用。以PBL在线课程为例,对南京医科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思考总结,从多元构建PBL在线模式的意义、PBL在线模式的特点及PBL在线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出发,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导师课前培训、提高学生参与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PBL网络专栏、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与质控体系等建议,希望为提高医学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2021年21期 No.520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PBL在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徐青;戴小婷;杨静;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PBL课程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得到广泛应用。以PBL在线课程为例,对南京医科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思考总结,从多元构建PBL在线模式的意义、PBL在线模式的特点及PBL在线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出发,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导师课前培训、提高学生参与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PBL网络专栏、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与质控体系等建议,希望为提高医学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2021年21期 No.520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教法研究

  • “导航原理与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陈万通;倪育德;万棣;崔铭;

    "导航原理与系统"是民航类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由于DME、VOR和ILS等陆基导航设备占地面积大、造价昂贵,实际运行需要有许可和诸多配套设施支持,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设备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及其毕业要求,构建适用于"导航原理与系统"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结合SELEX公司的典型设备(1150 DVOR、1119A DME)和NORMARC公司的NM7000仪表着陆系统,分别设计了DVOR/DME地面信标天线安装与板件互联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ILS航向信标信号测试与排故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实验灵活高效、易实施、投入小,有助于学生深刻掌握DME、VOR和ILS等陆基导航设备的工作原理、信号辐射场特征和实际维护的典型操作,对民航高等院校实施工程教育及陆基导航实验室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年21期 No.520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导航原理与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陈万通;倪育德;万棣;崔铭;

    "导航原理与系统"是民航类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由于DME、VOR和ILS等陆基导航设备占地面积大、造价昂贵,实际运行需要有许可和诸多配套设施支持,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设备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及其毕业要求,构建适用于"导航原理与系统"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结合SELEX公司的典型设备(1150 DVOR、1119A DME)和NORMARC公司的NM7000仪表着陆系统,分别设计了DVOR/DME地面信标天线安装与板件互联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ILS航向信标信号测试与排故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实验灵活高效、易实施、投入小,有助于学生深刻掌握DME、VOR和ILS等陆基导航设备的工作原理、信号辐射场特征和实际维护的典型操作,对民航高等院校实施工程教育及陆基导航实验室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年21期 No.520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完全学分制下新建医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研究

    吴少平;阮淞淞;延绥宏;

    "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出发,针对新建医学院"有机化学"课程面临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主动学习兴趣、内容繁多而学时减少、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状,结合学校实行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以及对带教"有机化学"课程的认识,探究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健全考核方式、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等方法,改善和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

    2021年21期 No.520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完全学分制下新建医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研究

    吴少平;阮淞淞;延绥宏;

    "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出发,针对新建医学院"有机化学"课程面临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主动学习兴趣、内容繁多而学时减少、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状,结合学校实行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以及对带教"有机化学"课程的认识,探究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健全考核方式、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等方法,改善和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

    2021年21期 No.520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常微分方程理论在“数学物理方程”课程中的应用

    危苏婷;

    偏微分方程求解既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又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如特征线法、波的反射原理、分离变量法、格林函数法、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学会求解一些简单的偏微分方程是数学专业学生学好"数学物理方程"课程乃至为以后继续深造打下基础的关键。因此,揭示偏微分方程求解方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求解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方程特殊形式解的求解、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法为例,结合具体的定解问题求解来阐述将偏微分方程问题化归为常微分方程问题这一思想在偏微分方程求解中的应用。

    2021年21期 No.520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8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常微分方程理论在“数学物理方程”课程中的应用

    危苏婷;

    偏微分方程求解既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又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如特征线法、波的反射原理、分离变量法、格林函数法、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学会求解一些简单的偏微分方程是数学专业学生学好"数学物理方程"课程乃至为以后继续深造打下基础的关键。因此,揭示偏微分方程求解方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求解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方程特殊形式解的求解、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法为例,结合具体的定解问题求解来阐述将偏微分方程问题化归为常微分方程问题这一思想在偏微分方程求解中的应用。

    2021年21期 No.520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8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研讨式教学法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杨琴;周国英;何苑皞;曹凌雪;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针对林业院校开设"植物生理学"课程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生物学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改变了单一的传输式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引导、学生组建小组、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汇报、互动评分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021年21期 No.520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研讨式教学法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杨琴;周国英;何苑皞;曹凌雪;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针对林业院校开设"植物生理学"课程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生物学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改变了单一的传输式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引导、学生组建小组、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汇报、互动评分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021年21期 No.520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张琳邡;姚丽;

    基于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及本专业的特点,针对"建筑节能技术"课堂特点,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适用性及整体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培养出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021年21期 No.520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张琳邡;姚丽;

    基于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及本专业的特点,针对"建筑节能技术"课堂特点,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适用性及整体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培养出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021年21期 No.520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教学探讨

    蒋登辉;

    在理工科高校中,由于基础学科的劣势,大学物理课时被大幅压缩,逻辑思维课程被普遍忽视。如何在大学物理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思维逻辑训练是不小的挑战。通过分析理工科高校大学物理教学和逻辑思维训练面临的困境,阐明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思维逻辑训练的必要性,总结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优势,进而以"卡诺循环"知识点的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逻辑训练,并总结了相关注意事项。

    2021年21期 No.520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教学探讨

    蒋登辉;

    在理工科高校中,由于基础学科的劣势,大学物理课时被大幅压缩,逻辑思维课程被普遍忽视。如何在大学物理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思维逻辑训练是不小的挑战。通过分析理工科高校大学物理教学和逻辑思维训练面临的困境,阐明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思维逻辑训练的必要性,总结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优势,进而以"卡诺循环"知识点的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逻辑训练,并总结了相关注意事项。

    2021年21期 No.520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面向“00后”的气体动力学教学方法研究

    李怡庆;徐义华;

    "00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的。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化使新一代大学生对新兴事物兴趣浓厚,且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汲取,存在对于需要潜心学习与探索的课程无法坚持的问题。气体动力学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气体动力学的学习与认知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气体动力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公式繁杂的课程,针对以上问题,着重探索了适合"00后"大学生的气体动力学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最后对气体动力学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1年21期 No.520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面向“00后”的气体动力学教学方法研究

    李怡庆;徐义华;

    "00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的。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化使新一代大学生对新兴事物兴趣浓厚,且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汲取,存在对于需要潜心学习与探索的课程无法坚持的问题。气体动力学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气体动力学的学习与认知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气体动力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公式繁杂的课程,针对以上问题,着重探索了适合"00后"大学生的气体动力学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最后对气体动力学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1年21期 No.520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口腔医学技术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研究

    赵世勇;郭雪琪;林炳鹏;杨雪超;

    数字化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口腔诊疗的各个环节,新材料、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与新的加工方式深刻改变了临床工作流程、科研与教育模式。为了培养适应学科发展的高素质口腔专业人才,有必要在口腔研究生教育中开展"数字化口腔医学"课程。集中探讨了数字化口腔医学发展现状与技术基本流程,"数字化口腔医学"课程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及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

    2021年21期 No.520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口腔医学技术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研究

    赵世勇;郭雪琪;林炳鹏;杨雪超;

    数字化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口腔诊疗的各个环节,新材料、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与新的加工方式深刻改变了临床工作流程、科研与教育模式。为了培养适应学科发展的高素质口腔专业人才,有必要在口腔研究生教育中开展"数字化口腔医学"课程。集中探讨了数字化口腔医学发展现状与技术基本流程,"数字化口腔医学"课程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及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

    2021年21期 No.520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探索

    赵子昂;

    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课上与每个学生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探讨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的区别,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究了如何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

    2021年21期 No.520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探索

    赵子昂;

    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课上与每个学生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探讨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的区别,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究了如何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

    2021年21期 No.520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教学研究

    郑文兴;

    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针对高职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科类专业课领域,对自然科学类课程尤其是机械类专业课程关注较少。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扎根大别山地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结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培养计划,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包括挖掘提炼、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弘扬四个环节,同时结合"列宁号"案例,分析了"课程思政"文化元素与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合方案。

    2021年21期 No.520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教学研究

    郑文兴;

    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针对高职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科类专业课领域,对自然科学类课程尤其是机械类专业课程关注较少。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扎根大别山地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结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培养计划,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包括挖掘提炼、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弘扬四个环节,同时结合"列宁号"案例,分析了"课程思政"文化元素与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合方案。

    2021年21期 No.520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学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探析

    任仕伟;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是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监管机制的完善则是我国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针对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了建立新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从中发现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从而均衡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评价的比例,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反馈与指导。新型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能够使学生的科研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使学生拥有更好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2021年21期 No.520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2K]
    [下载次数:1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探析

    任仕伟;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是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监管机制的完善则是我国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针对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了建立新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从中发现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从而均衡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评价的比例,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反馈与指导。新型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能够使学生的科研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使学生拥有更好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2021年21期 No.520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2K]
    [下载次数:1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新工科”视域下材料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何漩;赵雷;姜婷婷;陈辉;方伟;

    "新工科"背景下,对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从入学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导师制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措施、双向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并探索了材料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这对把握"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高层次人才具有参考价值。

    2021年21期 No.520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新工科”视域下材料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何漩;赵雷;姜婷婷;陈辉;方伟;

    "新工科"背景下,对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从入学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导师制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措施、双向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并探索了材料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这对把握"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高层次人才具有参考价值。

    2021年21期 No.520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从创新能力提升角度探讨研究生科研竞赛培养机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程斯纳;

    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强调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是研究生质量培养的核心。以研究生科研竞赛为切入点,分析竞赛之于创新能力的意义,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竞赛培养方案,从平台搭建到鼓励政策再到专业团队建设,分析其实践成效,探讨竞赛机制下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2021年21期 No.520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从创新能力提升角度探讨研究生科研竞赛培养机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程斯纳;

    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强调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是研究生质量培养的核心。以研究生科研竞赛为切入点,分析竞赛之于创新能力的意义,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竞赛培养方案,从平台搭建到鼓励政策再到专业团队建设,分析其实践成效,探讨竞赛机制下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2021年21期 No.520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双一流”背景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谢红卫;龙鼎新;

    新时期,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公共卫生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当前公共卫生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建立"三层次"的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学校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双一流”背景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谢红卫;龙鼎新;

    新时期,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公共卫生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当前公共卫生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建立"三层次"的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学校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1年21期 No.52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